党员逐户敲门,向居民派发“防蚊”传单;针对老年群体,“银龄关爱宣传队”上门讲解,发放“防控明白卡”;18条街道、270个社区,抓住周末“窗口期”易宝配资,党员在居住地社区亮身份、作表率……
当前,正值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高发季节,在海珠区,党建引领的“防控网”正在全区织密筑牢。为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切实守护人民群众健康,海珠区迅速行动,组织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防控一线,齐动手、共参与,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保健康。
易宝配资
全域宣传:防控知识进万家
“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落实防蚊灭蚊措施,带头深入一线,主动到社区报到,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和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工作。”
“引导每家每户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做好个人防护及家庭防蚊灭蚊,全面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月25日,海珠区组织部第一时间发出《关于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防控蚊媒传染病的倡议书》,要求党员干部践行“三个带头”:带头扛起政治责任、带头筑牢防控堡垒、带头开展宣传引导。
海珠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也持续组织开展围绕“防蚊灭蚊防控蚊媒传染病”主题的爱国卫生攻坚行动,继续全面、分类施策落实环境整治和孳生地清除工作,有效降低蚊媒密度易宝配资,切断蚊媒传播途径。
10000份入户传单、5000张醒目海报、100条横幅、50余份宣传栏海报密集投放……当日,沙园街道行动起来,提醒居民群众做好室内积水清除、蚊虫灭杀、防叮咬等,并通过微信群将防护要点精准推送至干部职工、辖内机团单位、社区物业、村社及广大居民手中。
街道的社区工作者逐户开展“敲门行动”,在派发灭蚊药物同时宣讲“翻盆倒罐清积水”要点,入户宣传、派发灭蚊药物,全力筑牢“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防线。
南洲街也组织开展全民“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搞卫生”爱国卫生行动。街道各部门、社区、经联社共出动900余人参与此次集中行动,印发三万份《致南洲街居民的一封信》,向广大居民发放。
针对辖区老年人口占比高的特点,江南中街成立“银龄关爱宣传队”,针对老年居民集中楼栋开展“敲门行动”,讲解防控要点,发放图文版居家防控指南,累计派发防控知识明白卡3700余份。
“全员”联动:党员当先锋合力清死角
这个周末,海珠区18条街道、270个社区都动了起来。
该区依托“羊城先锋”平台发布防蚊灭蚊活动,引导党员在居住地社区亮身份、作表率,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下沉社区,与居民群众共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通过清理积水、清除卫生死角、翻盆倒罐等方式,切实减少蚊虫孳生地。
在南洲街道,环卫工人加强辖区卫生保洁工作,对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等易积存垃圾区域进行彻底清扫,各经联社消杀队对责任区域开展专业除四害消杀,各环节紧密衔接、有序推进,全力消除蚊虫滋生隐患。
在赤岗街,结合蚊媒监测情况,街道将辖区分为两大片区,按照“先难后易、先北后南”原则,集中力量分时段分批次开展行动,实现精准灭蚊。
在昌岗街道,132名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开展社区清积水行动,消杀面积约11万平方米。行动重点对辖内98栋建筑天台及外环境共1.2平方公里进行全面整治,共清理积水123处、卫生死角37处,清运垃圾2车,进一步降低蚊媒滋生风险。
海珠区街道、社区(联社)党组织发挥社区网格、党员先锋队作用,聚焦背街小巷、房前屋后、卫生死角等蚊虫孳生地,开展彻底清理、巡回消杀,着力构筑长效治理网络。
在沙园街道,一场覆盖10个社区的“卫生大扫除”开展起来。街道对社区卫生死角进行重点清理:清除花基杂物,倾倒废弃垃圾,清理户外积水,翻盆倒罐,洒药填沙。对废旧轮胎、瓦罐、泡沫箱、塑料袋、树洞、竹筒等一切微小积水容器进行清理,减少蚊虫孳生,重塑整洁有序的公共环境。广船社区党委组织在职党员下沉一线,化身“清源卫士”,紧盯绿化带、天台等蚊虫易孳生的关键角落,翻盆倒罐清积水。
网格化防控体系在此时彰显力量。在南石头街,依托实体化网格工作站,建立网格内简易问题即时清理、复杂问题上报街道协调处置的快速响应机制,实现责任到人、常态管理、防线稳固。
街道动起来的背后,是专业力量为行动提供技术支撑。区卫健局、区城管局等职能部门提供了专业指导意见,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物业管理方等常态化做好管理服务区域的防控工作。
南方+记者 吴雨伦易宝配资
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